
EVA粒子科普文(上)【SMM评论】
- EVA粒子的构成与特性
EVA是乙烯-醋酸乙烯(或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英文名“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的缩写简称。该产品是通过乙烯和醋酸乙烯经共聚反应后形成的共聚物,该共聚物中醋酸乙烯(VA)的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EVA粒子的不同物理特性,从而依其不同的特性差异使EVA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图.1),其中用于光伏的EVA粒子在EVA市场中使用需求最为明显。
图.1 EVA粒子下游应用和占比
光伏级EVA粒子往往指VA含量在28%-33%之间可以被应用于制备光伏级EVA胶膜的EVA粒子。使用此类EVA粒子生产制备的光伏级EVA胶膜,应具备膜材偏软、高透光性、耐老化、良好的热密闭性等特性。在光伏组件中,使用光伏级EVA粒子制备的光伏级EVA胶膜将光伏玻璃、背板、电池片进行粘连,起到组合和保护的作用,使得各分部件连接组合构成一款完整的光伏组件。
由于EVA由乙烯和醋酸乙烯构成,因此其价格受到乙烯和醋酸乙烯的价格制约。因此,在观察EVA价格变动时可以清晰的观察到EVA的价格波动与乙烯和醋酸乙烯的价格波动具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 EVA粒子的生产工艺
通常讲EVA粒子生产流程包括几个重要步骤。首先将乙烯和醋酸乙烯添加如压缩机压缩,随后添加自由基引发剂在管式炉或釜式炉中促进聚合反应的发生,反应结束后进行分离、挤出、造粒,最后完成EVA粒子生产制备。
EVA粒子的主流生产工艺包括了两种,“釜式法”和“管式法”。高压釜式反应器相较于高压管式反应器增加了搅拌的过程,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的EVA粒子在产品质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生产成本也具有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受到成本因素影响,通过釜式炉生产的EVA粒子成本高于管式炉生产的EVA粒子。
管式法 | 成本:低 | VA:0-30% | MI:2-25 | 用途:胶膜、发泡 |
釜式法 | 成本:高 | VA:0-40% | MI:3-400 | 用途:胶膜、发泡、线缆、热熔 |
- EVA粒子在光伏组件应用中的差异和解决方案
密封封装一直是光伏组件生产应用中被重点关注的环节,是否能够达到防水效果是是否制约组件使用寿命较长的重要因素,EVA胶膜应用的初期也是因以其具备高透光性、柔软、防水性的特点而受到青睐。然而EVA胶膜遇水后水解产生的醋酸却也造成了电池片的腐蚀。目前已知的改进方案有二。
其一,使用POE胶膜替代EVA胶膜达到阻水密封的效果,然而其成本是无法忽视的环节。(详见POE胶膜科普文第三)
其二,LECO技术是当前具备对POE胶膜替代优势的方案,通过在电池片刷涂特殊银浆材料,从而解决正面接触问题,不仅可以继续使用EVA胶膜而不会受到腐蚀影响,而且还可能避免因使用POE胶膜而造成组件成本控制难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该项技术对于特殊银浆材料成本的控制尚不具备较为公开的数据支撑,替代POE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公司声明: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