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主办的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新能源产业专场上,长三角汽车科技创新联合体 轮值理事长 梁元聪针对“低空经济热潮中的冷思考”的话题作出分享。他表示,要正确、专业地理解低空经济,掌握其孕育、萌芽、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及从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标准、法规、行业平台等多角度发力,保证低空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有规模、有效益地发展。
如何理解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概念的由来
2014-2020年 航空及飞行器领域的有识之士已经提出开发低空资源,服务经济增长的建议。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低空经济”并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
2024年——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点名“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一系列密集政策助推下,低空经济受到了大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持续热议。
技术性定义
低空范围:
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
作业及载体:
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
所涵盖的综合性生态: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综合保障等领域的。
低空经济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达6702.5亿元;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8591.7亿元;
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规模占比接近55%。
低空经济的特点及发展障碍
目前并无现成的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可供借鉴。
复杂的新兴产业,其孕育、萌芽、发展、成熟路径,尚有待在实践中摸索。
低空经济孕育发展的关键要素
当前对低空经济认知各异
孕育、萌芽及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场景就是驱动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缺少场景这个载体,无论是多么先进的低空航空器,还是多么智能的低空网联基础设施,都不可能有大展拳脚的舞台,只有在场景搭建出的这个广阔舞台上,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才能够得以集中展现,低空经济活动才能够直接解决我们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够创造出可衡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孕育、萌芽及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二
产业链协同至关重要
相关上下游领域
飞行器:动力系统、航电系统、材料行业(机身)、能源(燃料、电力)等。
基础设施:基地(塔台及进近系统)、起降场地、跑道、信号系统。
支持系统:空管调度、中央控制系统、探测与管制、通讯联络、气象监测与预判、航路信息等。
任务实施相关的软、硬件,包括:
货运场景:仓储设施(库房、分拣、装卸货、配重、跟踪追溯)。
载人场景:旅游或交通服务系统、生命维持系统、安全管理、紧急救援能力配套。
农林植保、环境监测:遥控系统、装药及喷洒设备、摄影准备、图像识别。
应急救援:医疗急救设施、相关医疗器械。
孕育、萌芽及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三
经济模式的系统性规划
整体化搭建空域利用的安全性体系
空域管控体系的集成规划----涵盖各类低空使用场景。
打造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并作为公共产品向各类低空运营经济体开放。
建立运行体系的标准与规范。
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全面宣贯、落地。
系统性设计全产业链的经济性模式
分布合理的起降基础设施。
收费低廉的飞行支持系统。
高效适用的任务系统(货运、载人、农林监测、应急救援等任务的软、硬件)。
高可靠性飞行器的批量低成本制造能力。
孕育、萌芽及发展的关键要素之四
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的与时俱进
空域使用相关管控规定;航线、航路申请流程;低空飞行器适航取证标准及相关流程序;飞行器零部件准入及体系认证相关标准。
规模化、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实现
产业链所涵盖的生态环节
市场需求:无人货运航空器将持续增加
发展县域经济战略,拉动快捷低空货运需求将逐年上升
未来十年低空经济对低空航空器年需求分析
当前低空客货运航空器供给侧现状
•订单批量小。
•成本高、价格贵。
•安全可靠性,未有足够的验证数据。
•生产方式:单机组装生产。
•供应链质量控制:入库检验。
应对措施
一.借鉴其他产业生产模式,组织大批量高可靠性低成本制造
建设高效率标准化的智能制造系统;建立高效低成本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二.技术标准的支撑
三、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无人机适航审定制度。组建无人机适航审定机构,为无人机适航审定制定“以运行为中心”的审定程序和标准,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无人机研发和生产。
2.建立无人机信息登记制度。设立统一的无人机信息管理中心;无人机生产、销售、所有、运行企业,应当对有关适航、权利和无线电频段进行登记。
3.建立无人机运行控制制度。设立无人机运行控制中心,利用自有技术(定位、导航、网络)实现对无人机的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
4.建立无人机运行企业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制度。制订无人机企业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标准,并对无人机运行企业进行市场准入和运行能力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无人机企业颁发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
5.建立无人机运行企业航线和时刻管理制度。制定无人机企业航线和时刻管理办法,并根据办法对无人机企业申请的定期或者临时航线和时刻进行事前审批或者备案管理,颁发经营许可。
6.建立无人机事故调查制度。制定无人机事故调查办法,简化事故调查程序,建立以企业自查为主的调查制度。
7.建立无人机运行保险制度。设立无人机运行保险,提供无人机财产、货物损失和对地面第三人损害的保险服务。
为了促进无人驾驶航空产业健康发展,民航局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深化民航“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无人驾驶航空器研发、生产、运行和监管的体制机制,并根据制度运行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四.行业平台的支持
1. 支持建立长三角乃至国家层次的无人机产业联盟,建立无人机上、下游产业的企业标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
2. 支持建立无人机标准检测检验国家中心以及相应的分中心;
3. 支持发布无人机行业标准规范指导。
总结
一.正确、专业地理解低空经济。
二.掌握其孕育、萌芽、发展的关键要素。
三.从制造、质量控制、供应链、标准、法规、行业平台等多角度发力,保证低空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有规模、有效益地发展。